• 彰化市三民路 237 巷 38 號
  • 0976 269 999
  • harukocofe@gmail.com
background

什麼是咖啡豆的分級

Grading of Coffee bean

平常我們在看單品咖啡的時候,經常會看到長長的名字裡,夾帶一兩個縮寫,例如 PB, AA, G1 等,它們所代表的,其實是產國給予咖啡豆的等級。
在這個地球上,並沒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咖啡豆分級系統
分級的目的,在於提供交易時的大致基準。必須注意的是,這個地球上,並沒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咖啡豆分級系統 ( 畫底線 )。分級的名稱與依據,實際上是由各產國自行決定。有幾點是我們在討論分級制度時,必須特別注意的:

分級的標準,每個國家都不一樣
有些國家的分級制度名稱雷同,但實際定義卻又不太相同
難以進行跨國的比較,因為制度不一樣,每個國家的特色也都不同
分級只是參考,並不是影響風味的唯一或最關鍵因素

分級的依據有哪些

常見用來劃分咖啡豆等級的依據,包括豆子本身體積的大小,豆子的形狀、顏色或硬度,瑕疵缺損的比率,海拔高度,出產地區,品種,處理法,喝起來的感覺與品質,等等。
請不要被這些分級制度框限住,反而忘了最重要的,是想要喝到好喝的咖啡這件事
其中一個行之有年,大部分產區都有採用的準則,是豆子本身體積的大小。沒錯,就是以顆粒的大小,做為分級的依據。長得比較大的,就比較贏。背後的想法是基於咖啡在越高海拔的地方,就會長得越好。氣溫比較低,果實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成熟,豆子會越大顆,質地比較堅硬,風味表現也會更好。飯吃得比較多,當然就會比較胖啦。

豆子的顆粒大小,和它的風味表現,確實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關係。但就像國高中生物課本裡寫的一樣,凡是在自然界裡的事情,並沒有一個絕對。分級制度只是咖啡眾多環節裡的其中一個。所以,請不要被這些分級制度框限住,反而忘了最重要的,是想要喝到好喝的咖啡這件事噢。

事先把不同的豆粒大小區分好,其實也有一個很棒的好處 ( 重要 )。那就是方便烘豆啦。如果大小相差太大,烘焙時,很容易受熱不均勻,這樣就沒辦法把好喝的那一杯,呈現在你我的面前了。

篩選的規格

通常是以孔洞大小不同的金屬篩網,去進行篩選的工作 ( Screening )。基本單位是 1/64 英吋,稱為「目」,用來篩選咖啡豆的網子介於 8 - 20 目,也就是 8/64 - 20/64 英吋 ( 約等於 3 - 8 公厘 ),數字越小,孔就越大。通常低於 14 目的,就沒有成為精品的機會了。篩選的過程中,當然會有漏網之魚,誤差容許值,則視其採用的標準而定。
以下就來說明幾個重要的產國分級制度。因為太複雜了,所以請確定在看到分級的名稱時,也要注意一下產國是哪裡,避免張冠李戴囉。

肯亞

Kenya
  • E E 指的是大象,但不是指品象豆種。一般來說,一顆果實裡會有兩個種子,面對面貼在一起,所以會有一面平平的,稱為平豆、母豆或雙辦豆。E 則是兩個種子在成長的過程裡,合體黏住,變得超大的豆子。量少,是自然發生的變異。
  • AA 篩網的孔洞大約是 7.20 公厘,這個等級的價格比較好。
  • AB A 的濾孔大小是 6.80 公厘,B 的則是 6.20 公厘,這兩個會混在一起賣,所以稱為 AB。一次收成裡,大多數的咖啡豆,會集中在這個等級。
  • PB 英文稱為 Peaberry,臺灣多稱為小圓豆,或公豆、單瓣豆,相對於普通的平豆。很少見,因為果實內只有一顆種子發育完成,因此得到小而圓的豆子。對風味的影響沒有定論,有的人特別喜歡,因此會將 PB 挑出來販售。
  • C 孔洞大小在 4.8 - 5.6 公厘,算是小顆粒的豆子。
  • TT 通常是有缺損的豆子,才會掉到這一級。哭哭。
  • T 到這個等級,通常只剩下碎屑、瑕疵豆,以及 4.8 公厘以下的小粒豆。
  • MH / ML 過熟掉在地上等品質非常不好的豆子,不會拿來外銷。

附註:一般常看到的 AA+, AA++, AA Top, AB+,是貿易商自己的分級,不在肯亞的官方制度裡面。不同貿易商會有不同的界定,所以就參考一下噢。

衣索比亞

Ethiopia

衣索比亞分級制度裡,以 G 開頭,共分 5 + 1 級的分類系統最常見 ( Z 是近年剛出現的新級數 ),數字越小越好,主要看的是瑕疵率,以「每 300 公克生豆,所能允許的瑕疵豆數量」為基準,列出如下:

  • Z 瑕疵數 0,Zero Defect,可遇不可求
  • G1 瑕疵數 < 3
  • G2 瑕疵數 4 - 12
  • G3 瑕疵數 13 - 25
  • G4 瑕疵數 26 - 45
  • G5 通瑕疵數 46 - 90
  • UG 排不進分級

衣索比亞約在 1970 年代引進水洗處理,當時,水洗被視為較高級的方法,因為比較容易得到整齊的品質。因此,早年只有水洗排得進 G1 - G3,日曬則在 G4 - G5。不過,近年來,市場上湧現的日曬復興浪潮,讓排得進前三等級的日曬豆,也開始出現,並成為常態。

哥倫比亞

Colombia

哥倫比亞以豆粒大小做為區分的標準,Excelso, Supremo 都算是大顆的豆子,但後者比前者更大一點。哥倫比亞通常被拿來舉例:相較於豆粒大小,如果可以知道產區來源的話,對了解品質會比較有幫助。

  • Supremo 17 目
  • Excelso 14 - 16.5 目

巴西

Brazil

由高到低,分別是 Stictly Soft, Soft, Softish, Hard, Riada, Rio, Rio Zona,Hard 開始,包含更低的等級,算是商業豆。
巴西是世界上咖啡產量數一數二的國家,從廉價的即溶咖啡,到精品等級的莊園豆都有。受制於自然環境,巴西的咖啡生長高度較鄰國來得低,大約只有海拔 600 - 1200 公尺,因此發展出自己的等級排序。名稱裡的 Soft,不是指豆子軟硬,而是指風味有溫和、柔順的表現。

大部分中南美洲國家

Most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

大多數的中南美洲國家,都以生長的海拔作為基準,SHG > HG,SHG 和 SHB 意思相同,依此類推。實際上所指的生長高度,各國卻都不太相同。例如在厄瓜多,SHG 是 1300 公尺以上,HG 是1220 - 1300 公尺;宏都拉斯的 SHG 則是 1200 公尺以上,HG 1000 - 1200公尺。

  • SHG / SHB Strictly High Grown / Strictly Hard Bean,極硬豆
  • HG / HB Hight Grown / Hard Bean,硬豆
  • 其他 較低海拔的豆子,每個國家的名稱都不太一樣

好喝最重要

Good tas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

因為太重要了,所以要再說一次:咖啡好喝最重要,分級制度不是唯一影響風味的因素,它的好處,主要是可以讓豆子在烘焙時受熱更均勻。

  • 中南美洲 乾淨澄澈,豐富多變,各種酸甘甜水果,焦糖、蜂蜜或巧克力的香甜
  • 非洲 個性鮮明,容易辨識,亮麗的花香果香,手舞足蹈,瞬間綻放的喜悅
  • 臺灣 阿里山小農認真栽培,讓人想著歡喜的故鄉味
  • 特調 口感醇厚,風味平衡,餘韻持久,適合各種沖煮方式